王殿军:大力推动育人方式变革,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已成主流
来源:原创 2019.12.11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殿军教授发表了题为《以评价模式创新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要以“综评”引领科学建设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新高考改革正式拉开了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改革序幕。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因此,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代命题,是一次育人本质的回归,同时也是一次智慧和担当的挑战。


2014年12月,教育部继续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中指出明确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这其中,综合评价录取是现已在部分省份地区推广的重要多元招生录取方式之一。


综合评价录取是对现行统一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补充,由现有的“单要素”招生到“多要素”招生的转变,是在以往参考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高校进一步依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将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考核结论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五个维度或其中的几个维度的考核结果合成综合成绩,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这就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培养创新潜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王殿军教授《以评价模式创新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主题演讲也在向我们传达出这样的讯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不仅将打破“唯分数论”,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也将引领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让综合评价真正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对“分”的评价,是对“人”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学生平时学习、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中学期间的全部表现,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一面,真正做到全面、综合地选拔人才,而不是仅仅根据高考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促使学校重新认识育人工作,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据悉,“2020中学生创新英语综合测评”已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测评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指导,以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趋势为导向,以英语学科为基础,紧贴多元录取方式的高招政策,对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养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一方面为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发展提供全面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外的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高校的广泛认同。


“2020中学生创新英语综合测评”全面引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先进的测评技术,并与《环球时报》社建立战略合作,依托《环球时报》的国际影响力,致力于拓展每一个参评者的国际视野。与此同时,以中国首个英文类学生通讯社——“环球青少年通讯社”为综合实践平台,参评者有机会参与到环球国际研学、走进联合国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能够站在更高的国际舞台上自信成长,代表中国青少年与世界对话!


“2020中学生创新英语综合测评”于2019年11月5日正式启动,详情请见:《2020中学生创新英语综合测评参评通知》



图片上传